×

科技馆

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重庆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

023daily 023daily 发表于2020-05-24 00:50:42 浏览3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武隆科技馆(效果图)图片由重庆市科协提供
武隆科技馆(效果图)图片由重庆市科协提供

5月22日,武隆科技馆项目正式奠基开工。

位于仙女山的武隆科技馆,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主体工程由一栋两层16米高的科技馆和一栋一层的科学营组成。科技馆雄鹰展翅高飞的建筑造型,代表着未来它将成为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体验科技乐趣的重要场所,为青少年插上科技和人文的翅膀。

这是去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实施方案》之后,我市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区县科技馆。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力争五年形成现代科技馆体系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质量的基础指标。

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但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为此,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行业部门共同行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全域科普新格局。

2018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01%,较2015年的4.74%增长3.27个百分点,增幅达69%,位居全国第一。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北碚区、大渡口区九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甚至已超过10%,达到创新型城市基本标准。

2019年,全市这一指标达到9.02%,离10%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如何让更多区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区县科技馆是基层人民群众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展现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对于推动全市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高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实施方案》,重庆将创新投入方式,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形成以重庆科技馆为龙头,远郊区县公益性、标准化实体科技馆为基础,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学校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目前,重庆科技馆以及万盛经开区科技馆、江津区科技馆、荣昌科技馆、大足科技馆、巫溪县科技馆已建成并开放,梁平科技馆、忠县科技馆、秀山科技馆已在建设中。

“展厅展品+特色活动”

让科普活起来

建成于2009年的重庆科技馆让重庆结束了没有大型科普场馆的历史。

随着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如今,重庆科技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年接待观众量在省级科技馆中位居前列。

是什么让重庆科技馆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据悉,重庆科技馆拥有的展品数目达400余件(套),涵盖材料、机械、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信息通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各种好玩的“稀奇”吸引公众争相体验。

不仅有硬件的支撑,重庆科技馆还逐渐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普队伍,为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扩大科普内容总供给、提升公众科普获得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10月,重庆科技馆在全国率先启动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不少中小学把课堂搬到了科技馆里,通过体验展品和科学实验、科普剧等寓教于乐的科学课程,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结合,让科技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是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签约学校之一。2019年秋季学期,双方立足学科方向、依托展品资源、结合学校教材,开发实施了《我们的身体&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起来会怎样》《食物在身体的旅行》3门校本课程。

学校老师带着学生从传统教室来到开放式课堂,通过“关节”“虚拟人体漫游剧场”“起跑测速”等展品,让课本中的内容变得可视化,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深受学生的喜爱。

位于江津区滨江新城的江津科技馆也是家长带孩子开阔眼界、体验科技趣味的热门选择之一。结合江津历史文化、区情,设置富硒文化、地理知识等专题展品,以及介绍聂荣臻元帅的“帅乡之星”展区,不仅拉近了与当地百姓的距离,也增强了科普教育的吸引力。

为了让科普“活”起来,不仅仅是停留在“好耍”的层面,江津科技馆还坚持开展科学小知识、科学小实验、科普小制作、科普辅导员解读自然现象等展教活动,家长抢着带孩子参加,活动供不应求。原本被认为是“免费儿童乐园”的江津科技馆,逐渐成为当地科普教育的主阵地。

开馆两年半的大足科技馆,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区县科技馆。除了常设展厅展品以外,还经常结合当下热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深受观众喜爱。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公众对浩瀚宇宙的憧憬和向往,相关科学知识也受到强烈关注。为了满足公众的探究需求,大足科技馆特推出“流浪的科学梦”主题科普临展,经典科幻电影中的飞行器模型展、行星AR体验、VR宇宙沙盘、VR太空旅行、航天员高仿舱外服等受到热捧,玩耍之余,更了解了天文、物理、生物、环保等相关科普知识。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线下到线上

公众的需求在哪里,科学普及的触角就应该延伸到哪里。不仅是实体阵地,重庆还大力发展流动阵地、网络阵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线下到线上,坚持实体阵地、流动阵地与网络阵地统筹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普阵地体系。

去年3月,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走进合川,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型化互动展品与科学演示、科学实验、科普影视相结合,为当地中小学师生送去了一份“科普大餐”。不论是戴上VR眼镜体验逼真的场景,还是在球幕影院中畅游科技的海洋,抑或是观看悬浮在空中的灯泡被隔空点亮等展品,探究科学的奥秘让前来参观体验的中小学师生兴奋不已。

据统计,去年一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到重庆永川、合川、荣昌等7个站点巡展243天,受众超过21万人次,惠及中小学生超过19万人次。

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重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开进万州区深度贫困镇龙驹镇的龙驹中心小学,不仅带去了趣味十足的科普展品,还为孩子们送去了“科技馆里的科学课”。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络直播平台,收看以直录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科学课。孩子们发现,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现场科技辅导员热血澎湃地宣讲“科学家精神”,让孩子们对科学家肃然起敬,甚至立下“想当科学家”的梦想。

切实践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通过科普大篷车的方式着力解决科普“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一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覆盖了8个偏远区县40余所学校,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科技的魅力。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科协系统坚持“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推出科普资源3000余种(篇、条),线上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还举办了“科学防疫,健康过年”网络科普竞答、“巴渝好少年,防疫小先锋”等生动有趣的线上活动,让网络科普阵地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科协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正处在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提振期。按照《加快建设区县科技馆实施方案》,下一步,市科协将加强与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对接,对区县科技馆建设提供全方位指导,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为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