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双晒”活动很热闹,各区县把自家的人文历史、风情人物一一展示,还请来了各地的书记晒文旅,在国内掀起了一轮现象级的传播。很多人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咱重庆这么有颜值、有气质,文化宝贝还真不少,看来是该补补文化的课了。
今年8月底,重庆大学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作《重庆宝贝·美食》;这是一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的第一本。这套书的作者是三个前媒体人:罗磊、华勇、晋毅。2017年底至今年4月,他们三个人深入重庆30多个区县,寻访了40余个市级以上美食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书中集结了40多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堪称重庆文化建设中一本填补空白的书。
书籍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重庆”或者“味道重庆”,写一写重庆美食的记忆、技艺、传承、人物,而是对普通重庆人一次精神与文化的梳理,对重庆日常生活审美情态的一次梳理与超越。透过40多个故事,我分明看到了重庆世俗文化的本底,看到了雅与俗,看到了重庆人的乡愁与生活,看到了这些颇具匠心、心灵手巧的重庆人,散落于山野之间、市井之中,但却心心念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传家本领,守望文化之根,把技艺化为生活,把态度融入日常,把精致带入市场,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从书中摘录几句:
“李庆刚终于明白了20年前不愿意开面馆的原因:他和胡应超这种人,不会满足于山腰的风景,虽然那儿已经很美了,但山顶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
——《重庆宝贝·万州杂酱面》
花瓜们吸饱了酱汁,被排出、再吸饱,再排出,酱与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到十一月秋冬交替的时节,就永远在一起了。入嘴后自然是各种脆、嫩、鲜、香,尤其是那种“嘎嘣”的嚼感,特别来劲。你说不定会想起滕王阁上的雅聚,或者江南烟雨中的小酌。 —《重庆宝贝·垫江酱瓜》
每年的制菜季节,不管多忙,万绍碧都要亲自动手做一坛榨菜。12道工序,一道一道慢慢走,选料、淘洗、剥筋、风干、腌制、压榨、配料、拌料、装坛……然后慢慢把一切交给时间。这是对技艺的尊重,也是对父母的纪念。——《重庆宝贝·涪陵榨菜》
“鸡不开叫腊肉香,大头萝卜配生姜;不用生水自有水,文武火用小火常;骨肉相离最适味,阴阳相调最壮阳”。千年以来,奉节凡有竹枝处,人人都能吟咏歌唱……你会想起瞿塘峡中的号子,或者夔门之巅的行云。
——《重庆宝贝·奉节竹园盬子鸡》
《重庆宝贝》远远超越了美食的范畴,美食文化的范畴,非物质文化的范畴,而成为一本书写普通重庆人特质的精神长卷。它不同于电视剧《山城棒棒军》的勤奋、坚韧与质朴的重庆人形象,不同于电影《疯狂的石头》呈现的夸张、幽默、自嘲的重庆人形象,也不同于流传于大众视野中,火锅文化承载的热辣、义气、市井的重庆人形象;而是以几乎白描、纪实的表达,以为重庆人立传的文化使命,书写了一群普通而平凡的重庆人的精神世界与人文追求。
这些人不但具有勤奋、幽默、坚韧、精明、义气的特点,而且精细、雅致、深情,改写了对重庆人粗犷、下里巴人式的固有印象,是一次重庆人精神形象发掘式的写作,也是一次对重庆文化的致敬。正如罗磊所言,“这是一本小人物的传记,按照《史记》的说法,应该叫《重庆史·非遗传承人列传》。”
这透露了作者的雄心,不过在我看来,这可不是小人物,而是一群很有态度、很有追求、很有情怀、大写的人。在我们抱怨地方文化不够丰厚的时候,这本《重庆宝贝》呈现了本土文化形象的某种超越。重庆作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更美。全书对普通重庆人精神形象的书写,汪洋恣肆、颇具张力,呈现了美的追求,雅的意境,是一次很有文化价值的书写,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超越。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更多的人离开故土,来到城市。家园渐远,乡关何处?在阅读一个个美食传人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重庆宝贝》传递的人文密码、家园信息,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向度,看到了这些心灵手巧的普通重庆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的精致与通达,雅致与创造,从容与洒脱,令人深思,提示着我们思乡的味觉,让人想起麻辣鲜香的重庆味道和无限的乡愁,不至于迷失回家的路。
《重庆宝贝》呈现的文本叙事之美、工艺器物之美,升华了重庆人的日常生活情态之美,使得重庆美食不仅仅作为文化的对象、工艺的价值而被书写,而是作为审美的对象而被书写,这大大改写了本土美食文化形象,使得重庆的日常生活情态更具审美价值。
我们不仅有粗犷热辣的火锅文化,还有灿若群星的美食文化,以及美食文化背后的重庆生活。在大工业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多城市是千城一面,唯有重庆是“一面千城,再见倾城,一半山水一半城”,城市的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的现代性结合起来,重庆生活真的更美了。
阅读全书,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这些既会宏大叙事,也会民间叙事的资深媒体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使命,记录生活,记录时代。三个作者离开媒体行业多年,却保持着当初的工作状态,自费、自力搞这个庞大的项目,花了近两年时间走遍重庆,去采集每一个非遗人物的故事与手艺。故事文本简约,叙说生动,娓娓道来,把人文地理、美食工艺融为一体。每一种美食的传承与发掘,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与人生,也是一种匠心与文心,堪称一篇篇精美耐读的历史文化散文。期待作者继续坚持下去,为我们呈现更多的精彩。
(作者:杜术林 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